• (来源:第一黄金网) 据Rapaport近日发布的消息,在上周举行的看货会上,戴比尔斯(De Beers)提升了毛坯钻石价格,此次涨价针对的是0.75克拉以上的毛坯石,涨价幅度为1%-2%。这反映了毛坯石交易的火爆,以及成品钻市场需求的提升。 据说戴比尔斯还调整了整套货品的配比,“使其显得更加昂贵”。Rapaport的报道中称,有“消息”表示,经过调整配比的货品“其实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涨价幅度”。当然,这一点并没有经过证实,所以姑且当作一个传闻。 今年第四季度,相对较大颗粒的成品钻市场恢复得不错,其中1克拉区间的RAPI指数自10月1日以来上涨了1.6%,3克拉区间涨了4.8%。相比之下,0.30克拉区间的成品钻市场却弱了不少。有一位看货商认为,这里面的原因在于,疫情影响下的加工厂并没有满负荷开工,但生产小颗粒钻石却需要更多的工人。这样一来,作为客户的加工厂就不太愿意进那些小颗粒的毛坯石产品。“而且,就全球市场来看,0.50克拉以上的钻石需求量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业内也担心某些毛坯石批发交易存在一定的投机性(speculative)。据看货商估计,业内毛坯石批发价格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涨了10%。但成品钻批发价涨得却有限,因为零售商手中已经备足了用于年底节日消费使用的钻石库存。 Rapaport还指出一点:从近几年的历史情况来看,戴比尔斯看货会涨价的次数很少,而且距今都比较久远。 从生产的角度观察,戴比尔斯前不久刚刚下调了未来两年的产量预期,为的是避免过多的毛坯石涌入疫情之后的全球钻石市场(如果年底真的走得出去的话)。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表示,戴比尔斯计划在2021年开采3300万-3500万克拉钻石(毛坯),之前的预期是3400万-3600万克拉。至于2022年,产量大约在3000万-3300万克拉,而之前的预期是3300万-3500万克拉。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戴比尔斯全年产量预计在2600万克拉左右,之前的计划是3200万-3400万克拉。

  •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珠宝零售市场一直处于寒冬之中。直至中国内地市场的崛起,才让诸多国际珠宝零售品牌迎来了春天。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境内购买奢侈品珠宝,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出境消费。显然,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但没有限制人们的消费热情。 Tiffany最近发布了8、9两个月的财务报告,虽然整个集团的销售额依旧呈现略降的态势,但有两个极大的亮点: (1)线上销售额几乎翻倍; (2)中国市场表现突出,拯救了集团的业绩。 另一家与中国内地市场息息相关的珠宝巨头就是周大福(Chow Tai Fook)。作为全球第二大珠宝公司,周大福发布的最新一期季报可谓真正标志着该集团“已经从疫情的困扰中走出来了”。 集团当季销售总额上升2.6%,其中内地市场销售总额上升21%,同店销售额上升11%。 相比之下,港澳地区的业绩就很差了,销售总额下降52%,同店销售额下降53%。周大福在季报中着重指出,内地市场早已经是集团运营的主要地区,而香港却一直受到疫情和其他因素的困扰。(来自第一黄金网)

  • 虽然今年上半年中国黄金消费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是从8月份开始,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复工复产率迅速提升以及国庆黄金周催热婚庆经济,黄金首饰逐渐热销。 商务部10月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从消费类别来看,北京、福建重点监测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3%和10.2%。另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国庆假期前四日全国消费发布的数据,2020国庆期间,K金饰品类增速远超2019年国庆和2020年五一期间水平。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黄金消费环比增加近4成。苏宁大数据显示,8月27日至9月26日苏宁婚庆用品销售增长幅度尤为凸显,销量同比增长128.5%,其中钻戒销量同比增长116.0%,黄金珠宝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36.3%。 在黄金回暖的大背景下,各大黄金饰品企业铆足了劲儿,准备迎接黄金消费的传统旺季。记者走访北京市场发现,双节期间,很多黄金饰品品牌推出了优惠活动。例如,菜百推出“爱心饰集”主题饰品打卡领券等活动;中国黄金在北京地区联动北京旗舰店及北京各分店,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吸引顾客到店、线上下单消费。而双节期间举办的中国婚博会(北京站)也助力了黄金珠宝消费复苏。各黄金珠宝品牌多举措促消费,使黄金珠宝消费的短期抑制得到充分释放。

  • 珠宝腕表奢侈品牌TiffanyCo.蒂芙尼(NYSE:TIF)于10月15日发布了2020年8至9月份初步统计的销售额,预计全球销售净额同比去年小幅下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此外,10月销售形势预计将持续积极增长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蒂芙尼8至9月线上渠道销售额呈现较高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另外,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截至九月底销售净额的13%。 美国市场方面,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旅游业大幅萎缩,蒂芙尼美国市场8-9月销售额出现同比低两位数的下滑。该公司预计,美国市场第四季度销售情况将有所改善。另外,中国市场表现出色,仍旧保持强势增长势头。 该公司目前预计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去年将出现中间个位数的下滑,营业收入同比去年将出现中间个位数的增长。 蒂芙尼此时发布8至9月的初步销售统计数据极有可能是为了反击9月28日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反诉蒂芙尼在新冠疫情期间财务管理不善而放弃对其160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此前,蒂芙尼在LVMH集团宣布终止收购以后起诉其故意拖延反垄断审批进程。

  • 10月19日,资本邦获悉,港股公司六福集团(00590.HK)发布公告称,集团零售业务在2021财政年度第二季的整体同店销售同比下降55%,黄金产品及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下降同比分别为46%及65%。 踏入2020年9月份,各区市场的零售气氛皆见逐步恢复,因此集团自营店的整体同店销售增长从2020年7及8月份的约-60%改善至2020年9月份的约-40%。 地区市场方面,中国香港及澳门市场方面在第二季同店销售下降63%,其中黄金产品及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下降分别为53%及74%,跌幅相对上一季度有轻微收窄。 踏入9月份,中国澳门由于已逐步通关,其同店销售增长因此从之前多个月份的约-90%大幅改善至2020年9月份的约-50%,香港市场的同店销售增长亦从的前月份的约-60%改善至2020年9月份的约-40%。另外,香港及澳门市场于季内的零售销售额按年计约有60%跌幅。 香港市场在2020年10月份首周的同店销售增长大幅改善至约-20%,而于澳门市场则维持与2020年9月份相若的约-50%水平。 内地市场方面,因公关卫生事件控制比较有效,季内零售气氛逐步恢复,相对上一季度取得较大改善。 内地“六福”自营店在第二季同店销售同比下降15%,其黄金产品及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下降分别为15%及16%,其同店销售从2020年7及8月份的双位数字跌幅改善至2020年9月份的高单位数字跌幅,而2020年10月份首周则改善至低单位数字跌幅。 占比约96%的内地“六福”品牌店于季内的同店销售取得较轻微的4%跌幅,其黄金产品及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分别下跌6%及4%,上一季度其同店销售取得双位数字跌幅,而第二季内三个月份及2020年10月份首周的同店销售状况皆相若,并维持于中至低单位数字跌幅。 另外,内地整体店铺包括自营店及品牌店在季内的零售销售额同比转跌为升,有低单位数字增长,其中钻石产品的零售销售额取得双位数字增长。 此外,六福集团还披露了店铺数量情况。 在第二季期间集团在内地市场净增加50间“六福”店铺,其中包括净增加78间品牌店及净减少28间自营店,减少的自营店中包含19间与一品牌商合资经营的店铺,于季内转变成品牌店。 另外,集团于季内在内地亦净增设了12间“Goldstyle”店铺(其中包括净增加7间品牌店及5间自营店)。于2020年9月30日,集团于内地市场共有2107间店铺,包括2033间“六福”店铺、72间“Goldstyle”店铺及2间“DearQ”店铺 于2020年9月30日,集团全球共有149间“六福”自营店,包括79间设于内地、47间设于香港、12间设于澳门及11间设于海外。 于上述日期,连同1954间内地、1间柬埔寨及2间菲律宾的品牌店,集团在世界各地合共设有2106间“六福”店铺,加上74间位于内地的新品牌店铺,全球共有2180间店铺。 由于预期访港内地旅客及零售气氛复元需时,集团将会在2021财政年度内于香港净减少5间店铺,并于澳门寻找增加2间店铺的机遇,而于内地目标净增长将不少于150间“六福”及50间新品牌店铺,主要为品牌店。